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点击数:473 | 发布时间:2025-02-25 | 来源:www.che228.com

    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高中三年级化学学习要对要点、考试知识点、热门进行剖析、考虑、总结,以便夯实双基,提升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一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伴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伴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2.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二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很多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很多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很多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3.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三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对于氧化剂来讲,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备氧化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减少。

    元素处于底价的物质具备还原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用途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不论_还是_都是氧化性最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些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如果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通常来讲_常被还原为NO2,_常被还原为NO。

    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伴随化合价减少,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4.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四


    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非常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

    氨是要紧的化工商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_、铵盐和纯碱都不能离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很多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采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不是采集满

    5.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五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水平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备的水平叫摩尔水平

    单位:g/mol或g、mol-1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或相对分子水平、

    6、物质的量=物质的水平/摩尔水平

    6.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六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辨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办法,不可以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7.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可以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可以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假如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能先用水洗,应依据状况飞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双眼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准时想方法处置。

    5、称量药品时,不可以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可以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接触筒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越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容积的1/3。

    8、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能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能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越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非常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8.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八


    常见的去除杂质的办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借助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办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些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些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使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些少量溴,可使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欲除去_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借助二者的溶解度不同,减少溶液温度,使_钠结晶析出,得到_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_中少量的酒精,可使用多次蒸馏的办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离别,可使用此法,如将苯和水离别。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使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使用以上各种办法或多种办法综合运用。

    9.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九


    容易见到物质离别提纯的10种办法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10、纸上层析(不作需要)

    10.高中三年级化学科目上学期要点总结 篇十


    中学习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学会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能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依据酒精灯地方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适合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毁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毁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原则。

    7、后点酒精灯原则。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